我細個的時候,讀書講到香港的歷史,總會有一句「開埠以來…」, 然後跟住就會話「由一個漁港變成一個華洋集處的大都會」。
細個時,只是唸口黃,無仔細想過,但稍為長大,就會問什麼是開埠呢?於是再看英文的翻譯 – “from its inception in 1841”1, 啊! 原來英國在1841年已佔領香港 。 1842年8月29日簽訂南京條約,將香港島正式割予英國,而英國於1843年4月5日宣佈香港為英國殖民地。
短短的幾個字,就代表了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。
而現在又點寫呢?而家,仲未講到開埠,劈頭第一句就是「香港從古到今,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」,接著就是說「1842年英國割佔香港島」, 割佔是有侵略性的意思,和以前「開埠」比較温和的表達,明顯有所不同。這樣的轉變,明顯就知道立場的改變,在用語上,因為不同立場,而用不同詞語去形容同一件事,結果讀者有不同的領悟是很常見的,這可說是語言藝術的一種,在中文會出現,在外文也會出現,
至於英文又點講呢?
“ Soon after the cession of Hong Kong Island in 1842, the British set up a government in Hong Kong, under which various projects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got underway.”3
“After the cession of Hong Kong Island in 1842, 這裏用了 “cession”, 它係一個正式用詞,意思是指財產(如土地,權力,權利)轉移,在法律上,特別常用於土地產權的轉移,這種轉移通常是因為軍事或政治上的壓力, 現在用了 “cession這個比較正式的用詞,說明現在的政權對此事有嚴肅的態度, “cession”所述的權利/土地轉移的關係,是有合約束縛的,隱含了債務人(debtors)和債權人(creditors)之間的關係,試問債務人又怎會在心甘情願的向債權人奉上土地呢?所以當中隱含了債務人不甘願的情緒,不過在句子的第二部份說“the British set up a government in Hong Kong…”,這樣的描述總算是抱持中肯立場,只是作出事實的陳述。
除了 “cession”這個詞,我想講 “concession”這個詞,這個詞比較常見,例如老人/兒童的優惠車票是“concession ticket”、稅務優惠 “tax concession”, 特許經營權 “concession”(在美國適用,在英國用 “franchise”), 所以concession是名詞,有特權和特惠的意思,除咗這個意思,concession 還有另一個意思,就是讓步,這個讓步,很多時都是讓步的一方作出妥協,讓另一方受惠或獲得權利,所以讓步的一方會是不甘願的,在中國清朝的歷史中有Concession, 那就是租界,這個租界是清政府因為各種原因或戰敗而讓給當時各國的土地,各國在劃分了不同的租界,他們在這些土地都有司法的管轄權、居住權和營商權,這情況有些像特許經營權,但有所不同的是,這個 “經營權”實在太自由(free)了,租界上的法律幾乎完全由受讓國自己釐定,清朝幾乎無發言權(No say)。
這些不平等確實存在過,亦都是大部份人在教科書中所學到的,但事實上是否這樣一面倒呢?其實為何會有租界?又為何要限制本地人在租界居住呢?是否真的只為了侮辱中國人?還是發生了不同的事件,而導致有租界出現?又,租界是否真的是中國人完全No say的地方? 近年有不少論文或研究,都有資料證明,中國人在租界由初期近乎禁足,慢慢開始有中國人入住,甚至參與民間事業的管理3,而且中國人的人口在租界地亦不斷增加,大大超越當地居住的外國人人口,而且也冒起了一些華人領導者。從文化層面上看,中國人和洋人從水火不容,到可以在同一租界生活,有人可能會說是洋人想用以華制華手段,可是,華洋能和平共處,總會是因為文化差異慢慢縮少,或因為彼此能更包容對方。若果對歷史有興趣,就自己去探索吓,以不同角度去睇下,真係好有趣架!
而家講翻語言和翻譯,Cession 和 Concession看來好相似, 只是Concession多了“con”這個字首(prefix),除了字首外,它們的字源都不同:
Cession這個詞源自1350–1400年的cessiōn- (s. of cessiō) 有放棄的意思。
Concession 源自拉丁語concēssiōnem (主格是concēssiō), 等同於concēss(us),是concēdere (即現在的concede)的過去分詞+ -iōn。14世紀時意思是讓步。15世紀中期時同古法語 concession,意思是授予和讓予。自1650年代,意思是“政府給予的產業”。
所以英語不一定字串類似,就有相似的意思,還要看字源、字首和字尾和歷史等等的因素去看。
除了以上的,還想講吓這三個字 – concede, admit 和 accept。這三個字的意思都是承認,但是有三個層次的分別,當你地見到有人用這些字,你就明白說話者的內心,
Concede是承認,但是心不甘,情不願的承認,
例句Chief Executive of HK conceded failure in imposing of extradition law but she has no regret of doing so.
Admit 也是承認,也是心不甘地承認,但是經過了解或爭拗之後,被說服去承認。
例句:“She admits officials at the time did not explain the bill properly to residents”4
Accept 也是承認,它是三個字中的最中性的,所以當用accept時,就只是單純描述承認這個情況,沒情願或不情願的描述。
例句:I accept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ilure of the plan.
今日就講到這裏了。
- 註1 – The Hong Kong Album – Urban Council – 1982
- 註2 – 香港歷史博物館 2022
- 註3 – Chinese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oncession in Tianjin, China by Yichen Liu and Masaki Fujikawa – J. Archit. Plann., AIJ, Vol 83 No. 754, 2465-2474, Dec 2018.
- 註4 – https://www.scmp.com/news/hong-kong/politics/article/3181324/hong-kong-protests-no-regrets-over-extradition-bill-bid?module=perpetual_scroll_0&pgtype=article&campaign=3181324 – by Cannix Yau. Published: 12:26pm, 11 Jun, 2022